一場錯過而重逢的音樂饗宴
有這樣一個歌手,他作詞作曲唱功一流;而他2003年的演唱會甚至獨立於他的一般專輯,成為許多音樂分析創作者津津樂道的傳奇或是網路上高價轉賣的聖品。最有趣的是,他最大的敵人從來不是其他的歌手,是年輕時的自己。而他就是陶喆。
這些年來,他依然持續創作,仍然有很多歌迷沒有忘記他,包括我。所以得知他要開演唱會時,就非常激動,感覺錯過就是一輩子的那種程度。畢竟當年沒有能力參與2003年Soul Power 的我,現在已經長大了。少見的,已經多年晚上十點就寢的老習慣,為了這場錯過21年的演唱會而破例。上午就到台北,六點乖乖入場,貪婪的看著舞台佈置,跟著現場的音樂想著終於能夠再次看見內心裡的音樂偶像。在跟著開場中央大螢幕的歌詞浮現眼前時,每一個人跟著輕輕唱起來,什麼樣的調、何時該轉音該停頓,歌迷默契如音樂播放機一樣都沒有漏掉。直到金黃色的光從舞台中央伴隨著陶喆浮現在我們眼前,跟著Runaway的前奏,眼淚就不受控制的充滿我的眼睛。
整場演唱會,佈置上不同顏色的色紙、跟蝴蝶形狀的歌詞紙片、閃亮的彩帶、火花、氣球,在不同的時機點一一為我們點亮了展場的每雙眼睛。實際的我們並不能飛舞,卻被這些繽紛的紙片心思飛揚不已。在這場演唱會中,每個人都像是老同學參加同學會一樣,有著共同的語言─關於陶喆的音樂,熱愛音樂的他,每首歌曲現場版本都會有不同的編曲佈排,我們每一首的開頭都興奮的交頭接耳跟著陌生人猜測著接下來的歌曲。在他的演唱會上沒有成員是佈景,合音、吉他手、鍵盤手、小號手的舞台位置,和主唱一樣能夠讓觀眾清楚看到,甚至還有一段螢幕上出現每個人的介紹。最驚喜的是從陶喆口中聽見這次的合作成員有方大同的音樂總監時Derrick Sepnio,現場的尖叫聲真的是讓同為大同粉的我激動不已。而過程中也適時安排每一位夥伴獨秀的機會,對於世界大愛的理解,化入進音樂的態度,這場演唱會上每個人都是最好的主角!
誠如我開頭說的「他最大的敵人從來不是其他的歌手,是年輕時的自己。」所以網路上嚴苛的人們對與他歌聲的評價,常常就是僵持在2003年不再重來的極致高光時刻,那時候的他,大量絲滑如生巧克力的假音,一秒也不猶豫的超高音,心想到哪裡,麥克風傳來的便是他即興的表演。沒有人可以放棄去懷念想念那時候的他。但想想,那是21年前耶!當時的陽光開朗的大男孩(但也是三十好幾了)現在都已五十幾,這樣的年紀2024年11/9的此時卻滿場跑,一點也不喘的連唱30首,高音嚴格要說,是需要他一些注意力跟準備,便能自信的衝上那個音高,但,我們同樣的注意力跟準備真的能跟上這樣的音高嗎?假音似乎纖細了些,沒有以前那麼肥這麼滿(該這樣說嗎?)但是仍然是凡人難以企及的程度。我們每一個人演唱會剛開始都會在陶喆衝音高或是假音起飛段落而緊張,後面場面越來越火熱,幾乎八九成都達標,一兩成主要是年輕時常在超高音的情況下加上一大堆轉音而減省了一些。舞台的超高大螢幕,震撼十足,甚至一段過場把〈馬戲團〉旋律加入進馬戲團的正邪畫面切換,視覺設計上相當用心,搭配不同歌曲有不同意象,讓遠處山頂的歌迷們把音樂跟意象結合。甚至在這些以前聽著旋律輕快好聽的單純想法,包含〈找自己〉不斷變化造型的銀色人首,不禁在快速的畫面變化下問問什麼是自己真實的面貌?很自然的把歌曲的方向導引進人文、戰爭、社會的議題思考上。
我實在太喜歡這場表演,以前總是遺憾著2003年的來不及參與,現在我終於能抬頭挺胸的告訴大家2024的我趕上了!第一次參加演唱會,覺得自己身在其中不是觀看者,忘記要拿起手機紀錄下每一刻,因為我想用我的腦袋當底片,眼睛當鏡頭,烙印成專屬我的記憶。在為了趕場搭車前,甚至還能一邊聽天天一邊握到陶喆的手,看著他大汗淋漓、活力四射的樣子,對於愛著他的歌二十五年的歌迷來說,真的是最好的禮物。
不要忘記音樂的力量,不要放棄音樂的可能,記得我們,我們永遠都有著陶喆音樂帶來的Soul Power。